当前位置:摩登阁 >

相关成语故事的聚焦

成语故事:安然无恙(5篇)
  • 成语故事:安然无恙(5篇)

  • 成语故事:安然无恙1【词目】安然无恙【拼音】ānránwúyàng【释义】安然:平安的样子;恙:疾病,指伤害之类的产生忧伤的事。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,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坏或人身并无损伤。宗教学中的安然无恙:阴阳学中认为: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,无论多么微小的邂逅都必定会影响...
  • 26648
抛砖引玉的成语故事(10篇)
  • 抛砖引玉的成语故事(10篇)

  • 抛砖引玉的成语故事1【出处】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。在唐朝时期,有一位高僧名叫从稔禅师,相传他对僧徒参禅要求极严,必须人人静坐敛心,集中专注,绝不能理会外界的任何事物,而要达到凝思息妄、身心不动的入定境界。一天,众僧晚参,从稔禅师故意说:“今夜答话,有闻法解悟者出来。...
  • 11311
包藏祸心成语故事(5篇)
  • 包藏祸心成语故事(5篇)

  • 包藏祸心成语故事1“包藏祸心”这则成语的“祸心”是指害人之心。形容怀着害人的念头。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左传.昭公元年》,子羽曰:“小国无罪,持实其罪。将恃大国之安靖已,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!”公元前541年,楚国的公子围在副手伍举的陪同下带了许多兵马到郑国去迎亲。原来,郑...
  • 5504
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
  • 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

  • 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1战国的时候,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。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,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,花了好多的心血呢!有一次,他们住在墓地旁边。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、哭嚎的样子,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。孟子的妈妈看到了,就皱起眉头:”不行!我不能...
  • 6985
成语故事读后感
  • 成语故事读后感

  •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,你有什么总结呢?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,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。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语故事读后感,欢迎大家分享。成语故事读后感1中华成语故事里有好多成语故事。有些是讲品德意志的,如《百折不挠》。故事里的乔玄为了...
  • 14237
成语故事半部论语6篇
  • 成语故事半部论语6篇

  • 成语故事半部论语1【拼音】bànbùlúnyǔ【典故】参见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。【释义】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《论语》的夸赞之辞,掌握半部《论语》,人的能力就会提高,就能治理国家。【用法】作宾语;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【结构】偏正式【相近词】半部论语治天下【同韵词】一丝半缕...
  • 19133
成语故事:不远千里4篇
  • 成语故事:不远千里4篇

  • 成语故事:不远千里1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孟子见梁惠王。王曰:“支!不远千里而来,亦将有以利吾国乎?”释义:“不远千里”又称:“不远千里而来”,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某地,比喻不畏路途遥远。故事:梁惠王见了孟子,热情地说:“先生,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,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...
  • 20081
抛砖引玉的成语故事10篇
  • 抛砖引玉的成语故事10篇

  • 抛砖引玉的成语故事1出处:《历代诗话》意思:抛出砖去,引回玉来。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简陋的文字,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,是自谦的说法。抛:扔、投。唐朝有一位诗人,名叫赵嘏(gú)。他的“长笛一声人倚楼”的诗句,曾得到诗人杜牧的赞赏,因此人们称他为“赵倚楼”。还...
  • 19801
2个有趣的成语故事,非常适合讲给宝宝
  • 2个有趣的成语故事,非常适合讲给宝宝

  • 故事一:闻鸡起舞中国的古代分为很多朝代,在晋代就有叫祖逖的小朋友,是一个特别调皮的小朋友,他特别不喜欢读书。然后童年的时候,就只有玩耍了,而没有好好认真学习。但是等他长大以后,渐渐发现自己学习的知识实在是太少了。然后就开始阅读,以后他读了很多书籍,认真刻苦学习。后来有...
  • 19654
三国成语故事
  • 三国成语故事

  • 三国成语故事篇1三国时期,东吴有一员叫甘宁的大将,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。因有战功,被任命为西陵太守、折冲将軍。公元208年,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后,被迫向江陵撤退。孙权和刘备的联軍乘胜追击,一直追到南郡(今湖北江陵境内)。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以逸待劳,奋勇击退了吴軍的先头...
  • 15323
成语故事:杯弓蛇影15篇
  • 成语故事:杯弓蛇影15篇

  • 成语故事:杯弓蛇影1杯弓蛇影,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,也是一个典故,出自应劭《风俗通义·怪神第九》,应郴请杜宣饮酒,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,杜宣以为杯中有蛇,疑心喝下蛇而生病。后用“杯弓蛇影”比喻疑神疑鬼,妄自惊扰【近义词】草木皆兵、疑神疑鬼、风声鹤唳、满腹疑团、狐埋狐搰...
  • 20289
成语故事不求甚解
  • 成语故事不求甚解

  • 成语故事不求甚解1“不求甚解”这则成语的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,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。现在则指学习不认真,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。这个成语来源于晋.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,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陶渊明又名潜,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。他所开创...
  • 20514
掩耳盗铃成语故事
  •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

  •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,其实我们最开始接触成语都是由故事展开的,很多的成语来源都是有一段故事的,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学习成语的原因之一,以下了解掩耳盗铃成语故事。掩耳盗铃成语故事1成语释义:捂住耳朵偷铃。形容自己欺骗自己。掩:捂住。盗:盗窃。来源追溯: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百姓有...
  • 8054
成语故事:百折不挠
  • 成语故事:百折不挠

  • 成语故事:百折不挠1典故东汉时期,有一位官员叫桥玄,他品行端正,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。有一次,一伙强盗绑架了桥玄10岁的儿子,向桥玄勒索一笔银子。强盗带着孩子,来到桥玄家里,威胁桥玄说,如果不答应,就要杀死孩子。不料,反而遭到了桥玄的怒斥。这时,官府派来缉捕强盗的士兵已经团团围...
  • 13421
草船借箭成语故事(7篇)
  •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(7篇)

  •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1【出处】《三国演义》。三国时,最强的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,东吴君主孙权被迫与刘备联合起来,共同抗曹。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被派往东吴,共商大计。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和名声,想借这次机会置他于死地。周瑜借口水上交战需要用箭,命令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...
  • 4760
草船借箭成语故事
  •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

  •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1【出处】《三国演义》。三国时,最强的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,东吴君主孙权被迫与刘备联合起来,共同抗曹。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被派往东吴,共商大计。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和名声,想借这次机会置他于死地。周瑜借口水上交战需要用箭,命令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...
  • 21275
中华经典成语故事:小时了了
  • 中华经典成语故事:小时了了

  • 汉朝末年(东汉),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,名叫孔融,宇文举,是孔子的二十世孙。他从小就很聪明,尤其长于辞令,小小年纪,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。他十岁时,跟他父亲到洛阳(今河南洛阳县。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,因位于长安之东,称为东都),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,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,由于李氏...
  • 26058
成语故事:杯弓蛇影
  • 成语故事:杯弓蛇影

  • 成语故事:杯弓蛇影1读了《杯弓蛇影》这篇成语,我感受到了杜宣看到酒杯里有懂动的小蛇,吓得惊慌失措。就主观认为是蛇了,结果被杯中的“蛇”吓得大病了一场。我觉得杜宣很胆小怕事,而应郴很会发现原因。我从杜宣看了以为有一条蛇在酒杯蠕动,吓得直冒冷汗。但在司令面前,他只得硬...
  • 7633
寓意好的成语故事
  • 寓意好的成语故事

  • 寓意好的成语故事?成语是描述我国的历史记录,是历史的沉淀,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。经过时间的打磨,和千万人的口口相传,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,那寓意好的成语故事都有哪些呢?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寓意好的成语故事的文章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寓意好的成语故事1【成语...
  • 13904
适合小学生的成语故事
  • 适合小学生的成语故事

  • 适合小学生的成语故事,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,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,而成语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,下面是适合小学生的成语故事。适合小学生的成语故事1断织劝学孟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,姓孟名轲,由于赏识渊博,道德高尚,被后世誉为“亚圣...
  • 17015